网站支持IPv6

关于印发《川东北人力资源协同振兴发展试验区建设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1-08-09 来源: 厅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处 【字体: 浏览量:

川人社函〔2021581


绵阳市、广元市、南充市、广安市、达州市、巴中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发展改革委、商务主管部门:

现将《川东北人力资源协同振兴发展试验区建设方案》印发你们,请按照“绵阳市深度融入、川东北经济区整体联动”的总体布局,发挥比较优势,坚持共建共享,创新政策机制,加快推动区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协同振兴,进一步深化与渝东北地区交流合作,推动试验区建设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四川省商务厅

2021年8月4日    

       

川东北人力资源协同振兴发展试验区建设方案

以绵阳市融入、辐射、带动广元市、南充市、广安市、达州市、巴中市(以下简称“川东北5市”),共同打造川东北人力资源协同振兴发展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是贯彻落实“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构建四川人力资源服务产业体系“一核两翼”总体布局的重要任务,是推动川东北地区人力资源服务业跨越赶超、提升整体能级的重要举措。根据四川省“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和全省服务业发展大会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高水平打造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区域协同振兴共同体,统筹推进强主体、建园区、创品牌、优业态、聚人才专项行动,强化区域人力资本开发利用,全面提升“服务产业、服务企业、服务就业”综合效能,建成国内省内重要的技能人才开发基地、劳务转移输出枢纽和川渝陕甘结合部区域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为四川加快建设中西部人力资源服务高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推动川东北经济区振兴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抢抓机遇、全面振兴。紧扣川东北经济区振兴发展和成渝地区北翼振兴大局,结合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和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坚持发展为重、效益优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加快推动产业提速增量、做大做强。

——整体联动、开放合作。破除一城思维,树立一体化理念,打破行政壁垒和市场分割,坚持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共建共享,推动绵阳市优质资源向川东北5市延伸。加强“一核两翼”整体联动,深化川东北渝东北地区产业协同,拓展国内省内市场。

——特色突破、创新赋能。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探索符合川东北实际的发展路子,抓重点、补短板、打基础,力求弯道超车、卡位争先。聚焦市场多元化需求,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新业态、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拓展增值增效空间。

(三)发展目标

——到2022年,“绵阳市+川东北5市”人力资源协同振兴发展的政策体系、工作体制基本建立,新建1-2家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域内产业整体供给力、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年产业总营业收入143亿元(绵阳市40.5亿元、广元市22.5亿元、南充市31亿元、广安市22亿元、达州市19亿元、巴中市8亿元),促进就业和流动128万人次(绵阳市55万人次、广元市11万人次、南充市22万人次、广安市11万人次、达州市16万人次、巴中市13万人次),服务用人单位7万家次(绵阳市1.65万家次、广元市0.9万家次、南充市1.1万家次、广安市1万家次、达州市1.6万家次、巴中市0.9万家次),培养招引各类人才20.5万人次(绵阳市5.03万人次、广元市3.33万人次、南充市5.2万人次、广安市2.52万人次、达州市1.9万人次、巴中市2.5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42万人(绵阳市134万人、广元市92万人、南充市200万人、广安市140万人、达州市168万人、巴中市108万人)。

——到2025年,川东北人力资源协同振兴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整体成势见效,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区域市场,创建中国(绵阳)科技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新建2—4家省级产业园,成为四川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兴增长极,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年产业总营业收入166亿元(绵阳市47亿元、广元市26亿元、南充市36亿元、广安市25.5亿元、达州市22亿元、巴中市9.5亿元),促进就业和流动152万人次(绵阳市65万人次、广元市13万人次、南充市26万人次、广安市13万人次、达州市20万人次、巴中市15万人次),服务用人单位8.5万家次(绵阳市2万家次、广元市1.1万家次、南充市1.3万家次、广安市1.2万家次、达州市1.9万家次、巴中市1.1万家次),培养招引各类人才24万人次(绵阳市5.82万人次、广元市3.85万人次、南充市5.8万人次、广安市3.2万人次、达州市2.2万人次、巴中市3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04万人(绵阳市130万人、广元市86万人、南充市200万人、广安市120万人、达州市160万人、巴中市108万人)。

二、重点任务

(一)抓园区建设。支持绵阳市抢抓建设中国科技城、全省经济副中心等重大机遇,持续推动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提档升级、扩容增效,争创国家级产业园,打造省内人力资源服务集聚中心和产业创新策源地。支持广元市创建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争创国家级川陕甘区域中心人力资源市场,打造川陕甘结合部区域人才服务综合体。支持南充市创建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推动临江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业集群集聚和高质量发展,打造成渝地区北部人力资源服务高地。支持广安市创建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探索与重庆国家级产业园一体运营新模式,在高滩—茨竹产城融合新区建立重庆产业园分园区。支持达州市创建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打造川渝陕结合部人力资源服务供给中心和劳务外包(派遣)中心,主导推动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人力资源一体化发展。支持巴中市创建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打造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人才输出基地和劳务供给基地。依托产业园搭建产业转移服务平台,强化对外信息沟通和产业配套,推动产业转移精准对接。支持跨市域联合建园、办园、管园,抱团深化与成都、重庆国家级产业园的合作交流。支持在域内有条件、有需求的其他产业园区配套、镶嵌人力资源服务集聚区或工作站。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建设人力资源产业园和专业性、行业性市场。

(二)抓主体培育。聚焦产业短板和弱项,协同开展产业成链、集群招商,加大新建或在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抱团参与国内省内重大投资促进活动,主动承接成都、重庆和东部地区产业外溢转移,招引一批知名、大型、“链主”企业,鼓励与本土企业建立上下游合作关系。深化政企合作,支持本土企业发展壮大,鼓励“个转企”、“小升规”、“规入统”,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小巨人”企业。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争创“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中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00强”和“四川省服务业‘三百工程’”等高端品牌,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人力资源服务诚信示范机构和四川“5A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试验区内注册的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机构,跨市域互设服务网点和分支机构,符合条件的同等享受所在地有关优惠、扶持政策。协同打造高标准人力资源市场,实施营商环境提升行动,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深入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营造良好产业生态。

(三)抓人才集聚。跨市域建立人才共引共育机制,联合实施区域性重大招才引智活动,创新编制发布人才开发指引和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大力发展人才寻访、人才测评、人才咨询等中高端业态,支持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机构按规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的人才培养、评价、流动等工作。组建区域性技工教育联盟,跨市域开展校校、校企、校地合作,探索推行“园区制培训”。支持有条件的技工院校提档升级,建设一批技工教育(职业培训)集团和师资培训中心。优先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新建技师学院、公共实训基地和国家级、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支持巴中市申办高级技工学校或技师学院。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区域性重点、特色产业培训实训中心和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孵化园。统筹建设一批高质量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对接市场需求,组织开发一批主导、特色产业(行业)职业技能标准或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健全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和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做优做强绵阳市公共实训基地,打造区域性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平台,建设“训赛一体”的职业技能竞赛基地。支持广元市建设川陕甘区域中心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支持南充市打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人才培训基地,举办职业技能大赛,打造“工匠杯”百万产业工人赛事品牌。支持达州市新建市级综合公共实训基地,举办“万达开”职业技能大赛。

(四)抓产业创新。整合域内产学研力量和产教融合资源,打造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创新联合体,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抱团加强与成都、重庆双核的产业创新合作,引入新技术、新模式、新标准、新项目,探索“总部+基地”、“研发+转化”、“头部+配套”协同创新模式。支持绵阳市建设“科技城产教融合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与川东北5市联合开展技术研发、项目攻关和转化推广。实施人力资源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推动传统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向科技型、创新性企业转型,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加强产品市场适应性研发,促进传统业态迭代升级,加快发展中高端业态和新兴业态,提升产业链水平。实施“互联网+”融合发展行动,推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服务领域深度应用,打造多元化、多层次线上服务平台和专业化系统。支持南充市打造川东北人力资源“大数据”中心。支持广元市深化与杭州市的人力资源“大数据”合作。鼓励更多社会主体围绕人力资源服务领域创新创业创造,推动与金融保险、家政养老、社区服务等跨领域、跨行业融合发展,拓展应用领域。鼓励域内有条件的普通高校、科研院所设立人力资源服务学科、专业,支持南充市依托西华师范大学、达州市依托四川文理学院培养人力资源服务专业研究生。打造一批人力资源服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和培训实训基地,实施从业人员专业化、职业化提升行动。

(五)抓劳务开发。共同打造国内省内重要劳务转移输出基地,强化一体联动,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和返乡下乡创业先进市、县(市、区),打造一批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培训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和外包(派遣)服务基地,引进培育一批优质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和劳务派遣企业、机构。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成立国有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提升劳务外包派遣组织化、专业化水平,探索“培训、输转、就业、回引”一条龙服务新模式。大规模开展劳务品牌培训,培树“川育核工”、“果城月嫂”、“德乡人”、“岳池输变电工”、“华蓥建工”、“宕渠护工”等一批“川字号”特色劳务品牌,发展壮大劳务经济。依托东西部劳务协作机制,深化与长江中游城市群、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及周边地区的劳务协作,搭建“输出地—输入地”劳务对接平台,推广“点对点、一站式”直达输出模式,在劳务输出集聚地新设一批农民工服务工作站。突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深入实施人力资源服务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支持广安市结合创建四川省服务外包城市,推动人力资源服务外包规模化、集聚化发展。支持达州市开展劳务组织化输出先行试点,开发农民工信息“大数据库”。扩大广元、广安、巴中市向绵阳、南充、达州市的劳务输送规模,促进就近就业。

(六)抓市场开拓。共同做大做强区域人力资源市场,跨市域推进产业各类资源整合,加强全方位、全链条合作。共享共用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数据,联合开展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监测和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分析。加强区域市场对接指引,促进供需配适,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与工业、农业及服务业不同领域的融合发展,推广与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点对点”、“联姻式”服务新模式。联合举办人力资源服务博览会、对接会、交易会、推介会等,跨市域开展“园区行、企业行、校园行、基层行”活动,培育消费习惯,引导和扩大市场需求。共同搭建多元化人力资源服务线上线下对接平台,支持绵阳市牵头开发区域性人力资源服务在线交易平台,支持南充市牵头编制区域人力资源市场“供需清单”。实施人力资源促进就业专项行动,持续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服务保障工作。鼓励政府购买市场化人力资源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机构参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运营。

(七)抓区域联动。结合川东北渝东北地区一体化发展,支持南充、达州、广安联动重庆万州、垫江、梁平、丰都、忠县、云阳,深度展开多形式、多元化、多领域合作交流。依托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和高滩—茨竹产城融合新区,打造人力资源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支持邻水县、渝北区共同成立“高竹新区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组建川东北渝东北地区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联盟,跨省域谋划实施一批标志性、牵引性、支撑性的重大项目和重点活动,推动公共人力资源服务项目、流程、标准统一,完善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许可备案和劳务培训基地互认机制,互设农民工工作站。深化“一核两翼”整体联动,加强与成德眉资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示范区和川南人力资源协同创新发展试验区相互辐射、交流,支持以市为单位建立“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结对共建关系,深化产业分工和配套协作。全面提升面向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和陕西、甘肃等毗邻地区的引领带动效应,统筹做好“引进来”、“走出去”工作,更好参与国内省内合作与竞争,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三、保障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会同绵阳市和川东北5市成立川东北人力资源协同振兴发展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试验区建设发展,组织研究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协调推动跨市域重点工作落实和重大问题解决,加强督导检查和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处),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二是强化主体责任。绵阳市和川东北5市是试验区建设的责任主体和工作主体。各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牵头制定贯彻落实工作方案,协调建立部门联动机制,以“清单制+责任制”方式推动工作末端落实。发展改革、商务部门要将试验区建设作为推动川东北经济区振兴发展、支持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和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的一项重点任务,在规划引领、项目配套、政策衔接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组建川东北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联盟,制定落实区域协同发展合作协议。

三是强化政策支持。深入贯彻四川省“十四五”规划纲要和川东北经济区振兴发展、服务业发展、就业促进等省级重点专项规划有关部署,全面落实四川省推动“4+6”现代服务业体系建设以及相关领域各项支持政策,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加大政策供给投入力度。切实抓好《支持和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十五条措施》的细化配套,制定试验区产业发展政策,探索跨市域政策衔接共享机制,力争在园区建设、企业扶持、品牌培育、产品创新、人才激励等方面取得突破。



相关文件《川东北人力资源协同振兴发展试验区建设方案》图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