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达州市:当好“三重”角色 把好“三个”关键构建更加科学规范高效的职称评审体系

发布时间: 2025-07-21 来源:达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字体: 浏览量:

近年来,达州立足秦巴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扭住专业技术人才评价“牛鼻子”,以“统筹者、制定人、监督官”三重角色为抓手,通过流程优化、制度创新和服务提质,着力破解了职称评审堵点、痛点、难点,初步构建了规范有序、阳光透明、高效便民的职称评审工作体系,推动了全市人才队伍高速高质发展。

一、当好“统筹者”,着力组织实施“三统”,确保评审高效有序

职称评审涉及部门多、环节复杂,必须强化全局谋划和资源整合。一是科学统筹年度计划。每年一季度收集各评委会评审规划(原则错峰评审),针对能源化工、锂钾资源、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开设职称评审专场。4月底前,市、县两级人社部门分级发布年度职称评审计划,拉出时间表,及时督促行业主管部门下发评审通知,全覆盖开展宣传引导,科学组织人员申报、资格审查、专家评审工作。第四季度按月调度开展推进情况,督促按期完成。二是合理统筹场地配置。积极探索建立规范统一的评审场地,为全市62个评委会提供标准化保障场所。做到场地配置电脑设备标准化、网络环境稳定化、录音录像监控全程化、会议食宿保障封闭化。充分整合学校、继续教育基地、实训场地、公共交易服务中心等资源,实现第一批次8个标准化职称评审场地按期投入使用,有力规避设备故障、信息泄露等风险。三是全面统筹评审资源。对县(区)域内专家较少的小专业领域,创新“跨区协作”模式,打破县域限制,从县外择优遴选专业对口专家入库,合理配置评审资源力量,确保评审质量。对当年度申报人数较少的专业和地区,统筹行业系统评审力量,采取轮流主持评审或委托评审,解决“冷热不均”难题,节约评审资源。对教育、卫生等重点行业和新闻、文化等特定行业,采取异地抽调评委或县市区交叉评审方式,确保评审公平公正。

二、当好“制定人”,着力规则制定“三化”,实现标准阳光透明

规则公平是评审公信力的基石。坚持“制度先行、标准统一、流程规范”。一是政策制度公开化。严格执行标准、程序、结果、政策“四公开”原则,督导各评委会评审标准、流程规则、材料清单、评分细则等关键环节,必经人社部门核准备案并公示,做到定期修订并更新;针对不同行业、岗位分层设计评价体系,如卫生领域侧重临床能力,基层人才增加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实践指标,工程领域先行试点专利成果、技术报告、设计图纸等“代表作”评审制度,以刚性规则压缩自由裁量空间,以柔性适配释放人才活力。二是评审规程标准化。严格执行中、省系列评审监管、评审行为规范、初定、确认等政策规定,结合全市人才培养实际需要,全面梳理形成《职称评审工作操作规程》《职称评审委员会工作操作规程》《职称初定工作操作规程》《职称确认工作操作规程》等规范性文件,对申报人、用人单位、职能部门、评委会及其办事机构和人社部门的职能职责、工作要求和注意事项作出统一规范,划清边界;对申报、公示、审核、核准、发文、制证等各环节明确办理期限,倒逼环节闭合,效率加速。三是评审过程规范化。通知发布前,人社部门严格审核各行业主管部门评审通知要件、程序,条件符合后联合印发评审通知并做好政策解答;指导行业主管部门参照省上标准完善评审细则和申报条件,统一申报口径,同步做好网上系统申报板块设置。坚持评审会议在标准化职称评审场地开展,专家抽取后必须实施全程封闭管理并统一开展评前培训,按专业领域随机分组,申报材料由3名以上专家独立评分。

三、当好“监督官”,着力过程闭环“三准”,实现结果公平公正

监督是评审工作的“安全阀”,必须贯穿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一是事前精准预防。针对易发的论文、专著、业绩等造假违纪行为,制定《关于做好职称申报评审中论文专著等核查工作的通知》,前置核查责任,强化评审全过程审查处置。持续梳理评审过程廉政风险点,严格落实评委会和评审专家签订《公正评审承诺书》,会前深入开展案例警示教育,筑牢思想防线。二是事中精准管控。评审期间联合派驻纪检监察组对评委抽取、专家集中管理、小组讨论、现场答辩等现场监督指导,公布举报电话和信箱。设立评审开放日,邀请“两代表一委员”担任行风监督员,参与相应评审过程,全面提升评审工作专业性、权威性和公开性。三是事后精准复盘。评审结果公示后,“一事一复核”存疑问题,对违规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并追责问责。每年建立评审台账,组织行业主管部门和县市区人社部门召开案例分析研讨会,对政策执行、评审开展、评审淘汰、违纪违规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向行业部门发送整改提示函。2024年专家评审累计淘汰146人,因评审流程不规范、经办核查不严格等发函提示行业主管部门1个,约谈部门分管负责人和经办人员4名。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