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巴中市“三同”举措提升劳鉴质量

发布时间: 2025-08-29 来源: 巴中人社 【字体: 浏览量:

 近年来,巴中市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围绕高质量发展,聚焦群众需求和期盼,采取“三同”措施,夯基固本、优化服务、防范风险,持续提升劳动能力鉴定服务质量,增强群众的满意度和体验感。

软硬”同抓,夯实鉴定基础。一是打造过硬专家团队。建立涵盖骨科、肿瘤、呼吸等鉴定业务涉及较多的12个医学学科鉴定专家库并实行动态调整,持续强化专业鉴定力量。编制《巴中市劳动能力鉴定标准学习教材》,搭建“线上+线下”交流平台,建立专家交流群,及时组织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各鉴定医院轮流举办研讨活动,研学相关政策法规、鉴定标准如何把握以及有效查体方法等。二是打造舒适鉴定环境。各鉴定医院按照“四有”标准,即有固定的专用面检室,有全流程指引标志,有配套座椅、轮椅、拐杖等辅助设备,有CT、DR、MRI等快速检查通道,加大投入力度,改善鉴定环境,切实让受伤职工感受到鉴定的方便、规范和周到。

“三化”同步,提升服务质效。一是梳理一批、删减一批、共享一批实现“材料简化”。基于认定、鉴定、待遇支付“三位一体”信息共享制度,梳理并删减身份证明等材料,鉴定申报资料从最多8项减少至4项,材料厚度减少三分之二。二是双分流、双号签、双通道实现“流程优化”。实行分县区、分时段“双分流”错峰组织鉴定减少排队时间,并采用“双号签”一张交本人、一张贴于鉴定申请表叫号鉴定,开通现金、微信“双通道”方便鉴定费用缴纳。三是建台账、细梳理、优服务实现“鉴定便民化”。根据受伤情况仔细梳理分类,行动不便、交流不清等特殊鉴定人员,安排专人一对一、点对点提供帮助服务,开辟绿色鉴定通道,全程服务特殊人员。对行动丧失、意识缺失的重度颅脑损伤(植物人)、高位截瘫、重度精神障碍的鉴定人员,常态化开展免费上门鉴定服务。截至目前,累计提供免费上门鉴定服务20人次。

“四制”同建,严防鉴定风险。一是建立人员抽取“双随机”制度。开发“鉴定专家及工作人员随机抽取”小程序,实施鉴定工作的前一天在鉴定委员会成员单位监督下,随机抽取工作人员和鉴定专家名单。二是建立专家管理“双结合”制度。将鉴定专家的聘请入库与职称评审、工作实绩评价相结合,对达到一定聘请年限的鉴定专家在职称评审时,同等条件下给予一定政策倾斜,同时若某一专家一年内出现与其他专家结论不一致达30件及以上,则终止其鉴定资格。三是建立重大风险“双比对”制度。若病历报告出现“可疑”等描述,则由三名鉴定专家比对面检前后影像学报告作出最终结论;对职业病鉴定提交的申请材料,与市卫健委等建立比对机制,逐一核实诊断证明、检查报告及其内容的真实性。四是建立廉政鉴定“双警示”制度。对参与鉴定的专家、医务人员、工作人员每半年一次集中谈心谈话;对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工伤待遇支付等业务板块工作人员,定期开展典型案例分析等廉政教育。

撰稿:徐红      审核:杨韬      责任编辑:刘倩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