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岗位,扩容就业“蓄水池”。充分发挥市场化就业主体作用,围绕重点产业链、重大工程项目、重大资金投向等领域,加快落实招工成本补贴、扩岗补助等惠企助企政策,组织开展“百校千企万岗”校企对接活动,大力培育拓展市场化就业空间,今年以来,累计释放各类惠企红利3064.44万元,挖掘市场化就业岗位10079个;强化政策性岗位兜底保障,统筹整合社工、法院、教育等部门资源,大力挖掘系统自身潜力,因地制宜开发社区工作者、审判助理、特岗教师等政策性岗位2.8万个,确保有就业意愿的大学生,不挑不拣至少有一个就业岗位。
提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以促进“培训就业深度融合”为导向,紧密对接3+1主导产业需求和高校毕业生求职意向,精准开展数字经济、智能制造、康养托育等新兴领域技能培训,着力提升培训实效性;积极推行“订单式培训+定岗式就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不断提高培训就业转化率。今年以来,组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参加技能培训2210人,发放职业培训补贴341.73万元。
优服务,搭建就业“直通车”。坚持“精准施策、主动服务”原则,不断强化61个就业供需直联站枢纽作用,构建起“职业指导、政策解读、岗位对接”服务闭环,打通校园到产业的人才输送“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14次,为1.5万名高校毕业生提供服务;组织线上线下各类招聘活动301场次,组织1.14万家(次)企业提供就业岗位20.64万个(次),助力3000余名毕业生实现就业。
撰稿:张庆渝 审核:周翔 责任编辑:刘倩
-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