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依托传统产业的厚重根基和新兴业态的蓬勃活力,以和谐筑底、争先创优为目标,抓紧抓实劳动关系基层治理,以“小切口”服务共同富裕“大民生”,扎实推动劳动关系基层治理与共同富裕同向发力、同频共振。
全过程强化组织引领,下好治理“一盘棋”。始终坚持将组织引领嵌入劳动关系基层治理的全过程,破解新业态等领域“覆盖难、保障弱”的痛点,凝聚共建优质劳动关系的合力。一是打造服务矩阵。及时成立市、县两级人社行业党委,指导基层设立劳动关系服务站,选派党员担任“企业服务专员”,健全推动工作的组织体系。二是倡导行业共治。建立快递物流、货车司机等行业性工会23个,通过“党员先锋岗”“劳模工作室”等载体,联动实现劳动争议“预警在网格、化解在一线”。三是探索优质引领。在巩固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基础上,拓展人才队伍建设、企业文化打造和经营质效展示,积极探索“滋味盐边”餐饮行业优质劳动关系示范创建。
全覆盖推进法治护航,筑牢权益“一张网”。始终聚焦新业态劳动者等群体的急难愁盼,以法治手段破解“维权难、执行慢”的难题。一是创新“指尖维权”模式。积极推行仲裁在线庭审等数字化模式,劳动者扫码即可完成欠薪投诉等申请,东区“足不出户、指尖仲裁”劳动纠纷处理获得群众密集点赞。二是强调“柔性执法”理念。对非恶意欠薪企业给予整改期,指导同步开展“法律体检”,累计帮助61家企业规范用工制度。三是深化“防范通道”建设。整合公共法律服务资源,探索开展企业“健康画像”评估,对欠薪、超时用工等风险实时预警,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全方位搞好服务保障,激活就业“一池水”。始终坚持以服务创新拓宽劳动者就业保障和职业发展空间,让“人尽其才”逐步成为现实。一是拓展“春风行动”。建立金沙江流域人力资源合作联盟,“职等你来就在花城”2025年“春风行动”汇聚122家优质企业,提供2500个就业岗位,充分实现市场用工和群众需求高效对接。二是打造零工市场。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灵活就业服务平台,并将零工市场延伸至社区和村镇。仁和区“工会驿站+零工市场”正式启用,恒德社区将“公益性岗位与灵活就业结合”实现居民就近就业。三是促进就业稳岗。推行“订制+定向+订单”从业技能培训,加强就业岗位和失业人员动态监测,及时兑现就业奖补政策和稳岗措施,新增市场主体约1万个,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3%以上,新行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0%以上,就业环境更加稳定和谐。
全链条优化分配机制,铆足增收“一股劲”。牵头实施促进收入分配合理化机制改革,着力发挥劳动关系基层治理在“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中的支撑和调节作用。一是突出消底提低,优化“初次分配”。建立全省首个“低收入群体动态监测平台”,及时调整全市最低工资标准,稳妥实施国有企业薪酬改革,有序推进新业态工资集体协商试点,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二是突出扩中增收,完善“二次分配”。在城乡一体推进产业赋能增收的基础上,推广财产和经营性收入典型,启动集体经济补助城乡居保缴费试点,健全以转移性收入为核心的共富财政支出结构。三是突出规范调高,激活“三次分配”。探索建立红十字人道事业专项基金,创新“共同富裕贡献度评价体系”,拟将企业薪酬结构、慈善投入等纳入政府项目招标评分,倒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汇聚共富“一条心”。始终坚持让“劳动光荣”从口号变为城市基因,汇聚起共同富裕最广泛的人民力量。一是厚植工匠沃土。持续强化世界技能大赛冠军选手培育储备,打造“攀西工匠杯”等区域性赛事品牌,拟出台人才新政20条,对高技能人才给予个人成长、子女入学等礼遇。二是建设精神地标。利用三线博物馆、《火红年华》等文化载体,广泛宣传劳动精神,营造崇尚劳动、致敬劳模的浓厚氛围,大力弘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三是推动企业共情。牢牢抓住企业这个市场主体,探索开展“企业家劳动情怀培育行动”,引导企业将“劳动者满意度”纳入绩效考核指标。四是实现共建共享。通过优质劳动关系创建促进产城融合,推动发展成果普惠共享,钒钛高新区“15分钟生活圈”实现“上班在园区、生活在社区”。
撰稿:赖勇 审核:袁铁峰 责任编辑:刘倩
-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