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眉山市洪雅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槽渔滩景区管委会快速处置一起工程建设领域欠薪案件,仅用3天时间为15名农民工追发工资16.18万元。该案的高效化解,既是洪雅县贯彻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的基层实践,也是洪雅县治理欠薪“联合行动、抓早抓小、快速响应”的工作实践。
案情紧迫:工期短,诉求急,协同联动解难题。涉事项目为某房屋装修工程,合同工期仅2个月,因建设单位工程款拨付滞后,施工总承包单位与劳务班组就工程量核算产生分歧,导致农民工工资未按时足额发放到位。项目开工一个多月后,多名工人向人社部门投诉反映项目欠薪问题。“接到投诉后,我们立即启动‘案件联办’机制。”县人社局负责人介绍,案件联合处置工作组当日赶赴现场,调取项目各责任主体基本信息、劳动用工情况、实名制考勤等材料,现场约谈建设单位负责人、施工总承包单位负责人,制作调查询问笔录,锁定施工总承包单位未按月足额支付工资违法事实。随后,向施工总承包单位下达《劳动保障监察限期改正指令书》,责令施工总承包单位3日内完成欠薪明细核查并清偿被拖欠工资。
刚柔并济:执法普法并行,筑牢风险防火墙。案件处置中,监察人员既显执法刚性,又注重柔性协调。一方面,向施工总承包单位负责人讲明逾期未执行限期改正指令,将面临的行政处罚风险和可能被追究的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犯罪风险。另一方面,向施工总承包单位负责人讲清及时筹集资金,执行限期改正指令,将免于受到行政处罚,也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更不会对公司的正常经营产生影响。请其权衡利弊,看清孰轻孰重,积极履行工资支付主体责任。“我的孩子读书还等着交生活费,这笔钱一天也拖不得!”调查询问过程中,有好几位工友焦急地表达相似诉求。案件联合处置工作组以典型案例释法,法理情相融感化,促使施工总承包单位负责人当场承诺全力筹措资金,限期内将被拖欠工资支付到位,并按要求提交书面整改报告。
见微知著:强化源头预防,深化类案治理。此案办理为洪雅县打出一套治理欠薪组合拳,建立治理欠薪长效机制的缩影。一是全面推行“开工第一课”制度。将劳动法律法规培训纳入工程项目开工前置条件,今年以来已对13个新开工项目开展“开工第一课”专题培训,发放农民工维权资料2000余份,明确劳动合同签订、实名制管理、工资专用账户管理、施工总承包单位代发工资、工资保证金存储、维权信息公示、工程款支付担保等制度执行要求。二是建立短工期项目动态管理清单。对合同工期3个月以下且用工量大的建设项目,由属地和行业主管部门联合全覆盖实行台账管理,每月跟踪工资发放进度,源头治理、主动履职阻断欠薪风险隐患13起。三是开展“护薪行动”专项治理。聚焦工程建设、新业态等重点领域,人社、行业主管等部门联合整治违法分包转包、虚假实名制管理等突出问题。
长效机制:锚定“零拖欠”目标,构建共治格局。洪雅县治理欠薪的工作成效,得益于“预防—处置—治理”全链条机制的完善。一是制度防线更严密。全县在建项目落实实名制管理、工资专用账户覆盖率100%。全覆盖落实项目维权信息公示制度,为建设工人群体提供多种维权渠道和联系方式,让工人群体“零成本、不跑路、无诉累”获取涉薪维权保障服务。二是执法效能再提升。创新“监察+仲裁+司法”联动模式,畅通欠薪维权绿色通道,对涉薪线索一经核实,一律快立快查快结,案件平均办结时间压缩至30个工作日。三是社会共治见实效。通过持续普法宣传,严格重大违法行为社会公布、失信联合惩戒、行刑衔接等措施,全面营造社会群众“知法、学法、懂法”,执法主体“案必查、重实效、强震慑”,劳动群体“放心干、踏实干、不愁薪”,用人主体“不敢欠、不能欠、不想欠”的社会氛围。
下一步,洪雅县将持续深化县域治理欠薪攻坚行动,以“全覆盖监管+数字监管”赋能全过程治理,让广大劳动者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让广大劳动者在为洪雅“融成入圈、一县一区”建设过程中始终“乐业安薪”。
撰稿:石凡 审核:郝乾江 责任编辑:刘倩
-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