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内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聚焦权益保障痛点难点,创新实现“甜城护新聚五力”成效,从协同维权、服务网络、科技赋能、宣传引导、技能保障五个维度精准发力,扎实推进各项服务工作落地见效。
一是协同聚力,筑牢权益保障防线。牵头制定《内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11部门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实施意见》,建立联席会议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深入滴滴车暖心之家、邮政快递集中分拣中心等新就业场所开展调研指导,推进调解组织建设并宣传“三指引一指南”,破解用工维权难题。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调查相关行业协会、企业等84家,走访职工1853人次,发放问卷1895份。调查网约司机、快递等相关行业微信、QQ交流群43个。
二是筑网聚能,织密就业服务网络。聚焦“城市15分钟、农村5公里”就业服务圈建设,重点覆盖劳动者就业需求,规划两到三年建成全域覆盖、精准服务新业态群体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打造“1+4+N”就业服务矩阵,构建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网络,确保新业态劳动者就近获取就业服务。“1”个市级调度中心依托“就业110”统筹新业态用工与求职需求,“4”类站点覆盖县乡村及新业态聚集的特色场景,“N”类服务联动部门社会力量拓展就业服务场景。目前已建成服务站点411个,计划2026年底实现农村及新业态特色站点全覆盖。同步升级零工市场、驿站等平台,重点为新业态劳动者提供灵活就业支持,累计为1799人次困难人员及高校毕业生发放社保补贴397.09万元,发布岗位1万余个,帮助2000余人就业。
三是科技聚效,提升供需匹配效能。针对服务效率瓶颈,研发“甜城用工580”信息化平台,以AI技术赋能全流程。企业与新业态求职者通过微信小程序注册后,可享受简历优化、精准推送、模拟面试、视频面试及直播带岗等服务,平台还延伸至中小微企业及零工市场,覆盖技能培训、政策咨询、维权指引等新形势多元需求,实现用工服务“掌上办”“精准办”。利用融媒体、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布各类企业招聘公告,联合运营商向全市公布劳动维权信息,制作普法视频助力和谐劳动关系。同时,农民工工资监管平台和欠薪线索处置平台处理质效不断提升,截至10月底,全市共接收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线索2213条,已办理2181条,办结率达98.55%。
四是宣传聚暖,擦亮温暖人社品牌。以社保政策知晓度提升为目标,在商圈启动“社保服务进万家”宣传活动。设置8大专区提供新业态劳动者关注的政策咨询、工伤预防、社保卡“一卡通”等服务,通过面对面宣讲、一对一解答、手把手经办等方式服务群众,当天累计接待咨询超400人次,发放资料1500余份,现场办理资格认证、电子社保卡注册等业务20余人次。同步开展“开工第一课”宣传,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开展宣讲50余场次,同步传递新业态劳动关系维权指南与法律责任,让政策知晓“走在项目开工前”。
五是培保聚基,夯实服务保障根基。推进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强化商保机构服务效能,累计确认职业伤害492件,发放待遇359人次906.94万元;推动22家快递网点1889人优先参加工伤保险,筑牢风险防护网。支持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制订新业态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新业态头部企业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全市涉及新业态的培训机构共13家,可开展电商直播带货、无人机驾驶员等16个职业工种。全市有3家新业态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可开展电子商务师、人工智能训练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等4个职业技能工种鉴定,提升从业者技能竞争力。
撰稿:岳政屹      审核:郑平      责任编辑:刘倩
-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