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关于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
第896号建议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 2022-03-01 来源: 四川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字体: 浏览量:

川人社函〔2021〕341号

曾文忠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做好农民工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第896号)收悉,根据您的宝贵意见,结合当前我省工作具体情况,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把农民工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把农民工工作作为重要的战略工程、重大的政治责任,摆上突出位置来抓,积极鼓励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壮大农民工经济,在全国率先将农民工纳入创业补贴政策范围。全省20个县(市、区)被国务院和相关部委评为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和返乡创业试点县,数量居全国前列。全省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不断增加,2020年末,全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累计81.4万人,累计创办企业32.2万个,累计吸纳就业314.8万人,创业产值累计6475.9亿元。农民工返乡创业已经成为四川“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大潮的生力军和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归雁经济”已成为稳定和促进四川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但我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返乡创业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亟需我们从政策方面加以解决。您在建议中提出的“加快农业现代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供管理技能和专业技能培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法律知识宣传”等建议,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意见。建议的有关内容,部分事项已经贯彻到我省返乡创业工作。

一、体制机制建设方面

(一)返乡创业工作机制基本形成。2020年,省政府更名成立了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省政府副秘书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厅长任副组长,相关省直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省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增加到49个,专门统筹协调全省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每年都印发全省农民工工作要点,并将返乡创业作为必要内容。省委、省政府每年召开农民工工作会议,抓好农民工转移就业、返乡创业、技能培训和关爱慰问等农民工综合服务工作。各成员单位从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大力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省、市、县三级普遍成立了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形成了省、市、县上下联动工作格局。

(二)返乡创业政策体系逐步建立。2015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四川省鼓励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在降低准入门槛、税费减免、财政支持、金融信贷、园区建设等方面打通了返乡创业的政策壁垒,逐步掀起了我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热潮。2018年省政府又出台了《促进返乡下乡创业二十二条措施》,针对返乡下乡农民工等创业者从项目立项到创业成功的全过程,从办理证照、土地支持、平台搭建、财政扶持、金融担保、创业服务、示点示范、表彰奖励等环节,全链条式制定各项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实现创业过程支持政策全覆盖,扶持力度更大,对象更加精准。

(三)返乡创业环境持续优化。各地持续降低返乡创业准入门槛,简化返乡创业登记方式。每年为10万余人次提供免费创业指导、项目推介等服务。各地依托现有各类开发区、农业产业园,盘活闲置厂房等,整合发展了一批返乡创业孵化基地、返乡创业园区,完善水、电、交通、物流、通信、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引导返乡创业企业入驻。免费发放《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宣传手册》15万余册。举办“四川工匠杯”、“中国创翼”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等创新创业大赛,为广大返乡创业者提供交流学习平台。定期召开全省优秀农民工暨返乡创业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截至目前,全省累计选树表彰返乡创业明星1009名、明星企业909个。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方面

(一)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强政府设立的各类产业发展基金和投资基金要对返乡下乡创业项目进行支持。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涉农和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各地结合政府规划,创建粮食生产、特色种养、乡村休闲、“公司+农户”等支农(扶贫)再贷款示范基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财政厅、人行成都分行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力度全力支持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的通知》(川财金〔2020〕30号),明确将返乡创业农民工、农村自主创业农民以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群体纳入了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对于符合条件的个人,最高可申请创业担保贷款额度为20万元,对由返乡农民工和农民工企业家创办的、符合创业担保贷款政策规定的小微企业发放的创业担保贷款最高额度提高至300万元。此外,在优化申请创业担保贷款流程方面,明确简化审批程序,人社部门审核原则上压缩在7个工作日内,担保机构尽职调查原则上压缩在3个工作日内,金融机构贷款受理至发放原则上压缩在5个工作日内,有效简化农民工贷款手续,缩短办理周期。

(二)创新突破担保方式。逐步实行全程线上办理,推行“一站式”服务,实行人社部门审核借款人资格、担保机构尽职调查、金融机构贷前调查“多审合一”,简化办理手续,缩短办理周期。截至2020年6月末,全省创业担保贷款余额36.41亿元,其中返乡创业农民工贷款余额11.98亿元,吸纳农民工、农村妇女等就业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余额2.7亿元。

(三)支持农民工创业发展农业产业。在各农业县择优选择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重点支持对象、指定金融机构作为对其提供“一对一”服务的主办行,开展全方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引导金融机构针对返乡创业农民工的资金需求,积极推广“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农民工小额担保”“惠农E贷”等贷款品种,切实优化产品创新流程。截至2020年末,金融机构已与2.14万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金融服务联系机制,重点帮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余额307.9亿元。

三、完善就业和培训服务方面

(一)加强转移就业。出台《关于做好当前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缓解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13条政策措施,积极为企业纾困解难。建立省际劳务协作,积极与广东、浙江等沿海发达地区对接,搭建劳务共享平台,指导劳务输出大市主动与沿海用工大市、重点企业建立劳务协作。持续深化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引导和支持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致富。2020年全省农民工转移就业2573.4万人

(二)制定培训规划。2019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四川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明确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实施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重点支持各类企业职工参加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等综合性培训,同时,对贫困家庭子女、下岗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等就业重点群体及贫困劳动力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其就业。为确保全省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顺利实施,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全省共筹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62.8亿元。

(三)狠抓技能培训。大力实施农民工技能培训,推行“互联网+”、新型企业学徒制培训模式,依托农民工服务网和手机APP培训功能,着力拓展培训渠道。组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行动、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农村青年电商培育工程等专项培训计划,对符合条件的参训人员给予培训补贴,不断提升广大返乡创业者技能水平和经营能力。以高素质农民培训项目实施为依托,鼓励各地立足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实际,将符合条件的返乡农民工纳入高素质农民培训对象,并结合返乡农民工参训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提升其农业从业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生产效益。2020年累计开展劳务品牌培训23.6万人,返乡创业培训7.3万人,其中农民工建筑工人培训17.6万人次。

按照您建议的内容,我们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推进我省返乡下乡工作,重点在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进一步简化办理手续、提高金融扶持力度、深化技能培训等方面出台更加有力的政策,加强督促考核,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地,不断壮大“农民工经济”。

一是用好用优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加大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力度,发挥其价格和投向双重引导作用,积极支持返乡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领办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切实降低农民工融资成本。进一步发挥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效果,引导金融机构释放更多信贷资金投入到农村领域,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

二是推动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提升农民工创业金融支持契合度。督促经办金融机构规范创业担保贷款发放,指导其创新产品和服务,开发“返乡创业贷”等相关产品,精准对接返乡创业农民工群体融资需要。同时强化运用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以及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考核、专项金融债发行等外部激励约束,引导经办机构提升服务质效。

三是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可获得性。持续深入实施金融服务主办行制度,鼓励金融机构按照“一户一策”“一企一品”原则提供金融服务,积极推动大型农机具、动产质押、农业保单融资等信贷业务,依法合规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农村资产抵质押融资模式;推广“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创新产业链融资模式,加大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逐步解决“质押难”问题。

四是推广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逐步在全省推广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形成农地抵押贷款业务的市场化可持续运作模式。同时指导涉农银行金融机构及时出台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管理制度,因地制宜探索科学有效的农村抵押物价值评估办法,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加大对农地抵押贷款业务的资源倾斜。

五是提升创业带动就业能力。通过发展现代种养业、拓展乡土特色产业、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等方式增加省内就业容量、扩大就业渠道。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搭建川渝农民工返乡创业共享平台。持续开展创业明星、明星企业评选表彰活动。

六是加大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民工整体就业技能和素质,力争用五年时间,对有培训意愿的农民工轮训一遍,做到培训全覆盖。结合新型行业职业特点,制定培训标准、拓展培训内容,试点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特别是农民职业经理人培训。加强扩区域培训力度,在省外劳务输出较为集中的地区,与当地合作开展定向培训、订单培训、岗前培训。规范培训市场和技术认证机构,打造门类齐全、定位清晰、需求导向、规范有序、高质高效的劳务培训市场。

感谢您对保障农民工工作的关心和支持。随文附寄《反馈意见表》1份,请提宝贵意见。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1年5月12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