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稳存量。充分挖掘县内酒类、煤矿、餐饮、零售、在建项目企业存量岗位吸纳就业,用足社保补贴、岗位补贴、招工成本补贴、稳岗返还补贴等政策激励,积极涵养就业存量。发挥公益性岗位稳就业、托底线、救急难的保障作用,常态化开发岗位安置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易返贫家庭劳动力兜底就业。截至目前,已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劳动力就业3085人,22家企业提供存量岗位1500余个,解决脱贫劳动者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65人,兑现补贴资金811.8万元。
二、扩增量。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和创业补贴政策落实力度,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强化岗位开发,开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三支一扶”招募工作扩充就业岗位。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下基层,培育县、乡、村三级劳务体系,依托东西部劳务协作平台,组建就业招聘、输送服务、稳岗保障三个专班开展双线招聘进行劳动力转移输出。截至目前,已发放脱贫人口创业担保贷款70万元,带动就业12人,招聘录用事业人员77人、三支一扶27人,转移输出脱贫劳动力26636人到省外稳定就业。
三、提质量。线上发布公告、线下发放调查表、入户走访等方式广泛征集乡镇、行业协会、培训机构、大中型企业及各类园区拟开展培训项目,建立技能提升信息台账。根据劳动力就业、市场用工需求,分工种、分行业开设创业、“蔺州工匠”等技能培训课程,以高质量的就业技能培训促进劳动者素质能力提升。针对考试合格参训人员发放技能证书等级,依托人力资源市场和对口帮扶县优质企业点对点推荐就业岗位。截至目前,已开设酿酒工等10个职业(工种)35个班次,培训1225人,其中脱贫劳动者330人。
-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