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织密“立体式”服务网络。依托党群、商圈、园区服务中心等各类服务平台内部共享空间嵌入式设立镇街、村社就业服务站点,推进就业服务站“1+1+4”基础建设,统一“1”个服务标识,“1”个经办标准,强化人员配备、设施建设、设备配置和经费支持“4”方面保障;依托全省就业创业V3.0系统实现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等数据互联互通,为重点群体、重点企业提供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就业服务,实现“服务阵地延伸到家门口,服务队伍沉入网格里”。目前,全市已建成基层公共就业服务站点1614个,实现全市乡镇(街道)、社区(村)全覆盖,“15分钟就业服务圈”已形成。
二是优化“一站式”就业服务。全面完善基层就业服务站建设,以“信息化+铁脚板”的方式,形成“线上+线下交织、站点+自助结合”的基层服务矩阵,强化就业需求排摸、岗位筹集、供需匹配、能力提升、援助帮扶、创业服务等六方面基础功能。落实个性化服务档案、“跟进式”服务模式、“一对一”协助帮办等便民惠民措施,打通就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实现基层就业服务零距离。今年以来,开展返乡农村劳动力调查10422人,个性化服务促进就业6527人。
三是探索“特色化”示范服务。支持基层结合自身产业特色和区域优势,以“X+就业”模式建设打造基层党建+就业、产业发展+就业、部门协作+就业等“特色化”示范服务站点,积极打造重点群体服务站、零工驿站、微创园、产业园区(重点商圈)就业服务联络站等“差异化”就业服务场景。目前,全市已在社区、园区、高校等建成“就你娴会”妇女灵活就业工坊1个、“就事找我”企业用工前哨站1个、就(业)调(解)衔接工作站1个及“就在酒城”青年就业驿站2个,直接服务大学生、留守妇女等重点群体2万余人,服务重点企业137家。
-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