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李敏专家风采展示

发布时间: 2024-01-02 来源:四川省专家服务中心【字体: 浏览量:

李敏,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从事中药资源、品种及质量评价的教学与研究37年,已独立培养硕博士研究生80余名。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第二届省卫生计生领军人才。曾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GAP认证检查专家国家自然基金生命科学部评议专家,现任教育部科研基金和科技奖励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高等学校《中药鉴定学》课程联盟副理事长、中国商品学会中药分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中药材及饮片质量分会副会长、四川省中医药学会药食同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中医药适宜技术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十二五”中药材育种攻关首席专家、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四川省普查大队大队长。主持、主研国家科技部863重大科技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及部省级科研项目50余项。获奖成果10余项,其中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中医药国际贡献二等奖1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科学进步一等奖1项

教书育人甘于奉献李敏教授始终关注学生成长,全心全意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即使远在外地参加会议,也不忘争分夺秒赶回来为学生们授课。对待学生严而有度,与同学们真诚相处,用爱与学生沟通。李敏教授传授给学生的不止知识,还有善良、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她以身作则,为学生起到良好带头作用。

以科技助推中药产业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李敏教授坚持“深入基层、面向产区、服务产业、惠及百姓”的基本原则,以发展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民生为目的,以著名的川产道地药材“麦冬”为切入点,通过系列新技术、新标准、新成果的集成和应用推广,确保了麦冬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提升“麦冬”品牌影响力,实现麦冬优质优价、增加产品附加值、扩大市场份额,带动地方产业发展,带动产区农民增收致富,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此外,李敏教授还主持了2个藏区特色药用新资源俄色叶、果药材及其相关的4个饮片开发,成果首次收载于《四川省藏药材标准》(2014版、2020版及SCYPBZ2021-001),开启了藏区俄色叶、果从食用到药用的新途径;同时,通过“智兴天府专家行”活动,推动藏区“俄色叶和俄色果”的产业发展,优化了经济结构,将当地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协助企业带动仁达乡易日村52104人户均增收5800元、玉麦比村62户户均增收2625元。特别是在疫情期间,累计使300余户贫困户家庭户年收入均增收6000元以上,走出了一条藏药特色产业带动精准扶贫的新路子。

秉承中药传统,不断开拓创新,打造中药材质量的“黄金”标准李敏教授承担了半夏药典标准起草工作;主持和参与了半夏、川牛膝、麦冬、僵蚕4项国家药监局补充检验方法的建立;其中半夏已发布,另外3个已提交;主持和参与制定了鱼腥草、郁金、半夏、僵蚕4项商品等级行业标准;参与并主持了麦冬、姜黄、俄色等四川省地方标准20余项的制定,获得了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四川省地方习用中药材质量标准的提高研究”),主持制定的大黄配方颗粒标准参与“中药配方颗粒全产业链关键技术示范及成果转化”的申报,获得了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科学进步一等奖。同时还参与了川芎国际标准的研究,主持了2020年版药典半夏药材、清半夏质量标准以及“半夏补充检验标准”的起草工作;麦冬、川芎、僵蚕等药材的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及团体标准的制定;共制定国家标准4项、地方标准15个、企业标准30余个。其中半夏药材及饮片补充检验方法已成为行业的打假利器,主持完成的“中药商品分类标准”已被商务部发布的价格指数所采纳,研究的麦冬、川芎、僵蚕等生产技术标准居国际先进水平。

坚持中医药守正创新,培育新品,惠及后人。李敏教授带领团队积极开展川产道地药材优良品种选育,先后培育的5个中药材优良品种(川蓬1号、川蓬2号、川半夏1号、川益1号、川姜黄1号)获得了省级新品种证书,并逐步完成川产道地药材“川半夏1号”、“川蓬1号”等新品种成果转化。并在道地中药材规范化、标准化种植(养殖)的道路上孜孜不倦,指导药企通过6个基地的国家GAP认证,其成果“经产良药益母草的多维评价与开发应用”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益母草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应用示范”获2019年中医药国际贡献奖-科技进步二等奖。形成技术和新成果助推地区特色中药材麦冬、川贝母、川芎、僵蚕、郁金、俄色等开发及产业化,为擦亮“川药”品牌、推动中药标准化、产业化及现代化、助推药农脱贫做出了较大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