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促进就业已成为全社会共识,创业能够发挥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不仅可以缓解就业总量压力,还有助于解决结构性矛盾。那么创业是通过何种方式对结构性矛盾产生影响的?什么样的创业才有助于缓解结构性矛盾?近日,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调查。
□本报记者 赵祥昆
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场地支持和孵化服务。
加强创业指导和服务,为创业大学生提供政策咨询、信息服务、项目开发等“一条龙”服务。
进一步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及时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税收减免等政策扶持。
对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提供创业培训,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切实提升创业能力。
结构性矛盾是劳动力市场的普遍现象
记者:近年来,我国一直存在 “招工难”和 “就业难”并存的局面,有分析认为这是就业市场供需之间的结构性矛盾造成的。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张车伟:结构性矛盾在经济学领域认识已经比较一致,就是就业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不匹配,比如人才供给和需求之间的不匹配,当前岗位与现有工人技能之间的不匹配,工作地点之间的不匹配,大城市与中小城市、东中西部城市间人员的不同流向等。
结构性矛盾应该说在任何时候都是劳动力市场的一个普遍现象,即使是在劳动力严重供大于求,面临严重总量矛盾的时候,结构性矛盾也同样存在。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供给不再丰富的时候,结构性矛盾变得更加突出了。一方面我们看到企业有岗位但是招不到合适的人,一方面求职者有就业需求但是找不到工作。
市场机制本身会制造结构性矛盾
记者:您认为产生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张车伟:产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四点。
第一,结构性矛盾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任何国家都存在。因为经济在发展,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变化,新的经济形态、新的企业类型对工人技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市场变化在先,人的技能需要不断适应这种变化,这种适应是有滞后性的,这时就会产生结构性矛盾。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市场机制本身就会制造结构性矛盾。
第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变化,有些企业会面临结构性转换,比如一些产品不适应社会需求时,就要改变生产状况,这时就需要新的工人新的技能,就可能产生结构性矛盾。
第三,信息不对称也可能造成结构性矛盾。比如工作岗位与企业用工需求信息对接不充分,求职者因为没有获得充分的就业信息而找不到理想工作,这也是市场经济的常态,不容易消除。
第四,我国现阶段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政府在压缩过剩产能的同时没有合理安置分流出来的人员,也会产生就业结构性矛盾。
有人没岗,有岗没人,都是一种资源浪费
记者:应该怎样缓解或者消除就业结构性矛盾呢?城镇化发展中会有更多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就业,会不会加剧这一矛盾?您认为劳动者自主创业带动就业的作用能有多大?
张车伟:当前我们正在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农村人口不断转移进入城市,有的可以顺利就业,部分不能就业的人员可能就是结构性矛盾造成的。所以在城镇化过程中我们要始终注意解决结构性矛盾。
有人没岗,有岗没人,都是一种资源浪费。当前结构性矛盾不可能完全消除,我们只能尽量减少阻碍经济发展的相关因素。
解决结构性矛盾应该从这一矛盾产生的原因着手。需求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劳动力需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所能做的主要是改变供给。如果是技能不适应需求,我们就要提高劳动者技能;如果是市场信息不充分造成的矛盾,就需要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增加供需双方获取信息的途径;对于因产业结构调整造成的劳动力过剩矛盾,就是劳动者再培训、再就业的问题。这些是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的一般做法。
现在我们提出创业带动就业。我认为,创业始终是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的一个主要抓手。推动创业,既可以解决就业问题,也可以解决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
创业创新教育培养不足
记者: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和创业成功率都不高,您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张车伟:我们的大学生创业比例确实比发达国家低一些。这和我们的教育理念有关,过去我们培养的大多是知识型人才,没有更多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素养。另一方面也和创业环境有关,我们国家过去更多地注重国有企业、大型企业的发展,土地、贷款、公共设施、公共资源等更多向他们倾斜。对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支持不够,这对大学生创业有不利影响。
因此,要提高创业成功率,就需要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仅大学教育体制要改革,整个国家都要提倡创新创业精神。同时,还要给予小微企业一些切实优惠,减税、免税政策等,为他们的生存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当然,现在情况已经有了很大好转,我们已经认识到创业对解决结构性矛盾的重要作用。现在需要把中央的要求落到实处,把鼓励发展民营经济的思想落到实处。
发挥创业对就业的引导作用
记者:现在各地各部门都在扶持创业企业发展,比如创业孵化场地、资金、融资、税费的优惠等,您认为还应该做些什么才能更有利于创业企业的发展壮大?
张车伟:我认为创业不仅仅需要政府部门的扶持,其实政府的创业引导只是创业环节的一部分,而且还不能算是主要部分,创业更需要全社会转变创业理念,提高创业能力。
当然给予大学生创业一定的政策优惠是很有必要的,很多地方设立的大学生创业园是很好的做法。但是大学生大部分创业并不是通过创业园实现的,还是应该自身主动创业,政府部门不能包办创业,更多的应该是引导推动。
什么是好的创业项目?什么是坏的创业项目?这不是政府决定的,要由市场去决定,一些落后创业项目肯定会被市场淘汰。
可以看到,创业始终是社会进步的一个环节,不管是否鼓励提倡,始终都在进行,我们的民营企业在上世纪80年代就在大量萌发成长。当然,我们也不能奢望创业能够解决所有结构性矛盾。创业和就业始终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并驾齐驱的两个部分。创业始终和创新是结合在一起的,创业本身创造工作岗位,是和新的经济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创业在就业中始终是处于引导地位的。
-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