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写好专家人才“引育用留”大文章

发布时间: 2025-10-31 来源:绵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字体: 浏览量:

近年来,绵阳市紧紧围绕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发展目标,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更高质效引育专家人才、更加充分发挥专家作用、更大力度服务专家人才,为科技城建设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一、厚植专家人才引育新沃土

一是紧盯发展需求夯基础。设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工程技术、环境工程、建设工程等11个高评委,三年5445名专业技术获评副高级职称,为专家队伍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围绕产业升级靶向猎才。紧扣电子信息、先进材料等特色优势产业,磁性材料、智能机器人及无人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行“团队+项目+资本”联动,累计投入1.5亿元引进培育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156个,其中天仪空间团队研发的“四川造”首颗SAR卫星“涪城一号”助推绵阳切入“星”赛道。三是强化领军专家人才培育。组织开展专家成长递进培养,针对各类专家人才项目申报进行培训指导。实施科技城育才项目、绵阳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市级人才项目,包括在绵央省属单位在内的239名专家人才入选,获批资助资金1506万元。实施国家级科技领军人才支持专项,依托核科学技术、空气动力、激光等战略领域大科学装置,在交叉科学问题挑战、急难险重攻关任务中培养人才,2024年新增国家级领军专家人才5名。

二、打造专家人才展才新品牌

一是开展一线展才亮智行动。聚焦“需求响应-服务实施-成效评估”闭环流程,组织各类专家在服务基层一线活动中展才亮智。去年以来组织实施活动3场,包括省林科院在内的近30位专家围绕森林粮库、林业碳汇、果树栽培以及卫生健康等发展急需、群众所需的23个项目,通过实地调研、座谈交流、授课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解决基层单位面临的技术难题,推动专家科研成果在一线落地转化。形成“专家服务--产业升级-群众得益”的良性循环,让专家智力扎实服务基层一线,实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二是开展重点产业赋能蝶变行动。围绕绵阳重点产业集群,通过用好国省市专家智力资源,组织多学科专家团队进入园区、企业、车间,深入了解生产经营和发展情况,开展技术联合攻关,强化产业链级解决方案能力,帮助专家团队掌握产业迭代规律,为绵阳重点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前瞻性智力支撑。收集重点产业、重点园区、重点企业技术需求30余项,涉及智改数转、技术攻关、产业升级等领域。三是开展交叉学科融合聚智行动。组织高层次专家人才开展跨领域深度研讨,重点围绕绵阳科技城特色领域,设计多个交叉学科研讨课题,打破专业限制,共享行业前沿信息和最新动态,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协同创新,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催生具有绵阳特色的新兴学科增长点,为科技城建设提供持续智力供给。

三、构建专家人才服务新体系

一是强化政治引领。落实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以朱光亚、邓稼先、于敏等在绵高层次专家人才为主的《国魂》《英雄·丰碑》等原创红色剧目在国家部委、知名高校巡演,设立“科技城人才日”,建成科学家公园、人才公园,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二是打造专业服务。开设人才服务大厅,建成运营全省首家国有人才发展集团,打造“双招双引+科技创新+金融赋能+人才服务”产品矩阵。推出人才金融服务卡定制金融解决方案,建设国家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创设“云上大学城”“云上科技城”,营造良好科研和学术生态。三是解决后顾之忧。建设科技城人才网,打造科技城智慧人才服务平台,建成人才公寓6000余套,优化“科技城人才卡”服务功能,提升持卡人购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至150万元(全省第一)。市本级发放“科技城人才卡”1200余张,落实医疗保健、子女就学、交通出行、文化休闲等各项待遇政策,激励专家人才在科技城建设中实现自身价值。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