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雅安市始终秉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人才工作理念,紧扣市委“一区一地引领、两轴三圈联动、县域重点突破、全域协同共兴” 发展战略,系统构建“1+N”人才政策体系,精心打造两类特色人才平台,创新推行四种精准引才模式,全市柔性引才工作阶段性成效显著。
一、政策引领,构建人才聚集“强磁场”
为切实发挥人才对雅安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引领作用,加速人才集聚进程,我市持续强化政策体系建设,构建起以《雅安市加快集聚人才创新创业十条措施》为统领,《“雅州学者”特聘专家制度实施办法》《雅安市柔性引才实施细则》等10个配套系列政策为支撑的“1+10”政策体系,形成涵盖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服务的全方位、全链条、全要素、全周期人才发展支持体系,推动人才总量质量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全市人才总量达到25.5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6万人,高级专业技术人才0.97人。
二、平台赋能,打造人才聚集“主阵地”
始终坚持把平台载体建设作为人才引培的重要抓手,不断优化专业技术人才发展环境,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下、用得好”,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创新动能与智力活水。一是打造智力服务平台。先后建立宝兴智库、姜城智库、雨城智库等3个四川省“智兴天府专家行”地方智库,累计吸纳72名专家入库。2022年,荥经县成为雅安首个“智兴天府专家行”厅县合作县,签约专家28名。2025年“智兴天府专家行”走进宝兴活动即将启动,届时将新增18名专家签约入驻。同时,雅安同步强化政策配套支撑,对开展“智兴天府专家行”智力服务项目单位,每年最高给予10万元补助,推动智力服务效能持续释放。二是打造博士后工作平台。支持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通过建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吸纳高层次人才开展科研创新,指导建站单位建立完善发展规划及配套政策措施,用好用足各项激励政策,全力打造高端人才孵化高地,对新获批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分别一次性给予100万元、50万元奖励。目前,我市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7个,为企业人才引进、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平台支撑。
三、多管齐下,铺设人才聚集“多车道”
为构建多元化、精准化的人才引进体系,雅安探索打造“四位一体”引才模式,通过政策引领、平台赋能、资金支持等多维度协同发力,形成“平台聚才、项目引才”的柔性引才工作格局。一是智力服务平台引才。依托“智兴天府专家行”地方智库、厅县合作等平台载体,在省专家服务中心的大力支持下,精准对接省内外高端人才资源,共签约省内外专家100人,长期围绕地方需求开展智力服务。二是博士后平台引才。以科研项目为牵引,积极招收博士后入站,对进站博士后每年最高可给予20万元补助,提升岗位吸引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近年来,全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共招收培养博士后14名,共取得发明专利6项,发表论文28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3项,培养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名,后备人选2名,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三是智力需求项目引才。为助力企业技术攻关、服务产业升级、特色产业发展和促进乡村振兴,每年面向全市征集智力服务需求项目,协调引进省内外专家,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专家每人次1000元至5000元不等的经费补助,有效解决技术难题和发展瓶颈。四是特聘专家制度引才。积极贯彻落实《四川省“天府学者”特聘专家制度》,配套给予一次性20万元、每月3000元的荣誉激励资金(发放3年)。目前,全市共聘用“天府学者”特聘专家5名。同时,结合雅安实际,制定出台《“雅州学者”特聘专家制度实施办法》,按岗位给予特聘专家10万元的资助,并要求设岗单位配套资助经费不低于资助标准,制度实施以来,全市共聘用“雅州学者”特聘专家9名。
近五年来,全市累计引进各类专家500余人次,服务教育、卫生、农业、文旅等各领域基层项目210余个,解决各类技术难题130余个,培训培养地方专业技术人才6000余名,惠及全市各级企事业单位300余个,群众8万余人,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