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强技赋能乡村振兴 育才激活产业动能

发布时间: 2025-10-16 来源:广元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字体: 浏览量:

广元紧扣“人才强市”战略,以“产业需求为靶、精准培育为要”,构建全链条研修体系,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水”。

一、统筹谋划,三措并举筑牢研修筹备“四梁八柱”一是织密组织网络,凝聚攻坚合力。成立由局主要领导牵头的专项工作组,构建“市—县—乡”三级联动机制,联合广元开放大学等承办单位,形成“主要领导抓总、分管领导负责、多方协同推进”工作格局,为研修工作顺利推进提供坚实组织保障。二是细化职责分工,拉紧责任链条。市人社局牵头,超前规划部署、动态跟进盯对,广元开放大学发挥省级继续教育基地优势,做好“资料编制—基地考察—精细管理”全流程保障,相关部门、县区精选参训人员、参与课程设计,有力保障研修课程高质量实施。三是精准对接需求,靶向设计项目。坚持把工作做在前、把需求把准摸透,组建调研小组先后深入7个县区、150余家农业企业,摸准青川白茶缺技术、苍溪猕猴桃缺品牌营销、旺苍黄茶缺数字化升级等产业痛点,有的放矢申报研修主题,实现“申报一个项目、解决一类问题、带动一个产业”。

二、精准实施,五年五题打造产业赋能“广元样板”一是白茶引种破题脱贫攻坚2020年,紧扣脱贫攻坚需求,创新采用“专家授课 + 现场教学 + 答疑解惑 + 小组讨论”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开展安吉白茶(白叶一号)产业引进研修项目。邀请白茶种植领域权威专家,将理论知识与实操指导深度融合,显著提升了青川县专业技术人员的白茶种植技术水平,有力推动特色优势产业落地生根。二是猕猴桃研修巩固产业龙头地位2021年,针对广元市革命老区苍溪红心猕猴桃产业发展需求,组织开展生态有机种植管理与品牌营销专题研修项目。组建兼具理论与实践经验的优质师资队伍,搭建全市红心猕猴桃专家长效交流合作平台,为参训人员创造持续学习交流机会,推动苍溪红心猕猴桃产业迈向新台阶。三是智慧农业研修开启数字转型2022年,在青川“白叶一号”基地开展数字化研修,依托杭州西湖数字化先发优势,引入新理念、新技术,推动形成以“白叶一号”数字驾驶舱为中枢,综合集成数字生态茶园、品牌综合保护、产业公共服务、全产业链监管和茶村共富等多个应用场景。四是黄茶研修破局营销瓶颈2023年,实施“川陕革命老区广元黄茶产业高质量与新媒体营销”研修项目,专家深入剖析黄茶栽培、加工技术及新媒体营销理论;学员走进四川米仓山茶叶集团三江加工厂和旺苍茶叶现代农业园区,实地学习先进加工工艺与茶园管理方法;学员围绕产业发展难题展开讨论、建言献策,为黄茶产业创新发展注入新活力。五是生态文旅研修激活融合动能2024年,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来广视察关于“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的殷殷嘱托,聚焦翠云廊古柏保护,邀请相关专家深度解读蜀道文化,深入探讨蜀道文化与旅游开发融合路径,为当地生态保护与文旅融合发展加装智慧引擎。

三、成果转化,四维成效构建“人才-产业”共生生态一是全产业链培育筑牢产业根基。构建“种植-加工-营销”培训闭环,如茶叶产业课程融合传统农艺与现代生物技术,催生茶文旅融合等新业态。青川“白叶一号”通过数字化管理,单亩产值从1.2万元提升至2.5万元,带动产业链就业超5000人。二是多元化模式破解制约瓶颈。广元是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安吉白茶种植产业是契合本地茶产业发展路径针对性强、经济效益好的重点新兴产业之一。但引种技术短缺是制约安吉白茶产业落地快速发展的瓶颈。“主题融合+实战赋能”模式集中研修,有效解决了技术人才“急需”“紧缺”这一关键问题。三是技术下沉激活基层治理效能。学员将研修成果转化为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动力:黄茶研修班提出的“短视频+电商”方案在3个县区试点推广,带动农产品线上销售额年增1500万元;智慧农业技术推广使全市农业亩均能耗降低12%。四是靶向育才巩固区域竞争优势。苍溪猕猴桃研修后,标准化种植覆盖率达90%,助力广元连续5年保持全国红心猕猴桃市场占有率第一;黄茶产业通过研修突破加工和销售技术瓶颈,成为川陕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新名片”。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