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溪县作为全国最大的红心猕猴桃原产地(种植面积约40万亩,年产值约102亿元),县人社局率先将农村灵活就业工伤保险试点嵌入猕猴桃产业链,通过“政策工具箱”“场景服务包”双轮驱动,构建“三专+三零+三大”机制,实现用工覆盖更广、企业负担更轻、服务效能更高三大突破。
构建“三专”服务体系,破解用工服务“碎片化”难题。一是“专区”一网通办。打造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建成“1+5”综合服务专区,集成惠企政策兑现、帮代办、投诉举报等功能,并注入用工增值化改革试点服务,为县猕猴桃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等3家龙头企业提供求职招聘、劳动维权、创业就业指导、惠企政策解读等服务12次。二是“专窗”一门受理。明确专窗人员、流程及管理机制,制定工作图谱,实行“一窗收件、分类流转、限时办结”,为苍溪圣丰农业有限公司量身提供“品种培优+品牌打造+电商物流+市场拓展”增值服务套餐,累计兑现惠企资金25万元,助力该企业产值突破150万元。三是“专员”一对一服务。组建“百人惠农助企服务团”,按照“1名科级干部+1名业务骨干”模式,结对服务“四上”企业,每月开展“助企日”活动,携“政策包”“问题清单”现场办公,解决企业政策兑现、融资、用工等诉求。截至目前,190名专员解决企业诉求768件,问题解决率98.7%,企业满意度达99%。
创新“三零”服务路径,突破传统保险“高门槛”瓶颈。一是“零门槛”参保,变“雇主保不起”为“人人皆能保”。突破参保年龄限制,实现全县31个乡镇16-70周岁5.85万劳务专合社社员100%参保。依托“蜀我·会找活”平台,集成缴费、派工、用工等全链条服务,在居民服务、食品加工、搬运等五类领域实行0.95元/人/天起参保。覆盖猕猴桃产业采摘、分拣、冷链、深加工等12个环节,稳定释放季节性岗位6800个,带动4100名60岁以上农民“二次上岗”,户均增收7000元。二是“零跑腿”理赔,变“多头跑”为“一站结”。依托园区服务驿站,增设8个“工伤保障综合体”增值服务点,运用数智平台,实现“宣传-派工-参保-理赔”全流程线上办理,理赔效率提升95%。三是“零负担”用工,化“企业风险”为“惠企红利”。联动产业补助、金融授信等12项惠企政策,财政补贴50%保费、提供3%贷款贴息,撬动社会资本1.2亿元。2024—2025年,累计兑现补贴超850万元,切实实现企业用工零负担。
打造“三大”服务场景,推动产业生态“系统化”升级。一是打造“返乡创业集成办”大场景。重塑猕猴桃产业全生命周期生态,整合“开办、参保、贷款、就业、品牌注册”等12个高频事项,创新推出“返乡创业极速办”服务,通过“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链办理”,全面实现服务从“零散化”向“集成化”转变,材料精简率68.1%,时限压减率63.9%。全年吸纳1020“新农人”返乡开办企业。二是打造“园区服务全周期”大场景。在现代农业园区和杭广数字产业园同步设立增值服务+保险试点服务驿站,把行政审批、要素保障、科技金融、电商物流等公共服务前移,企业足不出园即可办理从立项、建设、投产、扩能等全生命周期事项,推动审批平均提速50%以上。三是打造“风险防控联动化”大场景。构建“保险+服务+体检”三位一体预防体系,将用工参保率与产业发展补助、龙头企业评定、金融授信等挂钩,人社、应急、农业农村等部门联动开展安全“五进”行动,倒逼用工主体主动参保、加强安全防护。截至目前,免费为1.2万名大龄工人提供骨密度、心血管等健康筛查,事故率下降38%。初步实现“未病先防、小病早治、理赔秒结”的健康安全闭环。
撰稿:侯春艳 审核:邢小川 责任编辑:刘倩
-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