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达州始终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大力实施岗位扩容行动,推行岗位“挖潜、匹配、保障”全链条服务模式,统筹发布岗位资源,分层分类开展招聘对接,有力促进高校毕业生早就业、就好业。截至目前,2025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达到85.1%。
精准挖潜,做大岗位“蓄水池”。达州市聚焦“3+3+N”重点产业、重大项目、民营企业等实际需求,全方位挖掘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一是扩大政策性岗位。推行跨部门岗位归集机制,发布增量政策性岗位开发清单,统筹机关事业单位、高校、国有企业等资源,建立12个领域就业岗位信息台账,动态归集公务员、社区工作者、审判辅助人员、助学助管员等政策性岗位20036个。二是拓展市场化岗位。开展“人社干部驻企业强帮扶促发展”行动,推行服务专员“上门”服务,收集472家民营企业用工需求5.4万个,“一企一档”建立缺工清单。用好民营经济发展综合服务平台,开展中小企业服务行动,提供“三问一宣”服务,拓展企业就业岗位0.8万个。三是深挖产业项目岗位。联动发改、经信、住建等18家行业部门,围绕能源化工、先进材料、智能装备制造等22条重点产业链,开展产业链拓岗行动,组织企业(项目)秘书挖掘就业岗位1.4万余个;定期发布重大项目机会清单,聚焦交通、水利和城市更新等项目,挖掘施工监督员、现场管理员等岗位5632个。
精细对接,提高岗位“适配率”。达州市创新“引进来+走出去”岗位适配服务模式,打通了人岗对接“最后一公里”。一是送岗上门保用工。依托“达人英才计划”招才引智活动,开通名企名校“直通车”,组织达钢集团、星空纳电等15家龙头企业,赴省内外重点院校开展靶向宣讲和组团式招聘,招引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等专业高校毕业生320余人。二是校企合作促就业。推行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推动四川文理学院、达州职业技术学院与达钢集团、正达凯等13家重点企业签订定向培养协议,开设“能源化工班”“钢铁铸造定制班”等5个,组织450余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实习实训,训后学员就业率达到100%。三是线上平台强匹配。抓住上半年公招等关键节点,将市场化岗位集中投放“达州人事考试网”“达州公共招聘网”,联动“达州人社”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发“每日送岗”专栏,累计推送就业岗位1.6万个,日均阅读量超3000人次,岗位投递率同比增长15%,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提高10%。
精致服务,织密岗位“保障网”。达州市始终抓住岗位这个牛鼻子,推行“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提升岗位管理使用质效。一是强化动态更新。实行“双周筛查、实时核验”制度,指派15名专职信息审核员,重点核查岗位是否仍有效、招聘人数是否变化、联系方式是否畅通等内容,及时下架过期、失效岗位信息。目前,已筛查更新岗位信息1.4万条,毕业生就业岗位覆盖率100%。二是强化数字赋能。依托“云上数字达州·智慧就业”平台,开发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模块,收集企业招聘、毕业生就业需求,构建“需求+人才”双画像模型,通过大数据智能分析招生就业情况,发布就业意向职位,向高校毕业生“点对点”推送岗位,实现人岗智能匹配超1.75万次。三是强化就业监测。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监测机制,设置企业吸纳人数、毕业生参保率等8项监测指标,将在达三所高校1.23万名毕业生纳入监测范围,每月动态监测毕业生去向落实、企业吸纳就业情况,对吸纳毕业生就业的企业,通过“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的方式,发放就业补贴452.8万元。
撰稿:谈林东 审核:杨翔 责任编辑:刘倩
-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