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不断夯实人社主导、部门协同、行业参与、社会认同、劳动者受益的大格局,以协同、共享、多赢的和谐劳动关系内外双循环机制为支撑,持续探索优化“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联合调解组织+”模式,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劳动维权领域更具操作性和可感知性。
一、直面问题挑战,大胆理论实践。创新发挥“机关党建+行业党建”的牵引、感召、传导功能,主动淡化就业形态区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利用平台协会资源,以“网约车司机之家+平台头部企业工会”“零工爱心驿站+快递行业协会”和“劳务品牌+家政行业协会”三种形式,同步探索劳动者维权新路径,用足用好手中政策赢得劳动者权益维护的主动权。
二、坚持系统布局,迸发制度势能。一是升级打造市劳动和就业权益保障公共服务大厅,设置“监察·仲裁”协同受理中心,扩容“一窗受理”功能,有机整合劳动监察、劳动争议仲裁、司法援助力量,监察员、仲裁员和援助律师常驻并联合接待群众,实现咨询、引导、甄别受理、援助登记、代书代办、律师委派一步到位,为劳资纠纷提供综合解决方案,避免劳动维权“来回跑”。二是联合本级司法、总工会等七部门共同组建绵阳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联合调解中心,联调中心响应“监察·仲裁”协同受理需求,对不适合或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复杂案件现场问诊调处,确保纠纷受理无缝对接、矛盾化解专业高效,匠心打磨维权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三、拓展服务外延,充实劳动保护。充分运用人社系统全链条公共服务体系为劳动者提供温馨服务。与工会联合打造户外驿站710个,累计慰问5000余名新业态从业人员,通过头部企业工会、协会等平台实现3400余次劳务对接。以“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执法检查为契机,会同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公安、网信、税务、邮政等部门,深入网约车平台企业、快递企业进行政策解读,讲解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化解途径,指导企业防范劳动违法风险,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