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上午,四川省隆重举行第二届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四川代表团行前动员会暨出征仪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董宏杰同志对选手提出三点希望:一是鼓励大家珍惜机会、展现风采。每一位参赛选手都是经过层层选拔和激烈角逐,从众多博士后人才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代表,代表的是四川博士后人才队伍,体现的是四川博士后人才的实力和水平。希望选手们满怀自豪,充满自信,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总决赛中去。二是号召大家全力以赴、沉着应战。即将迎来的总决赛,既是挑战,更是机遇。选手们在赛场上要努力做到“四不”:既不惧怕、不畏缩,也不轻敌、不自大。希望选手们专心致志、沉着应战,把压力变成动力,用平常心来对待激烈竞争,赛出成绩、赛出风采、赛出水平、赛出科技自立自强的四川骄傲!三是期望大家团结协作、遵规守纪。代表团各有关单位和工作人员要团结一致、通力合作,为选手安心参赛提供切实有力的保障。各位选手要严格遵守赛事纪律、组织纪律、宣传纪律,行动听从统一安排,按要求遵守食宿、比赛、交通相关规定,注意出行安全、人身安全,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展现四川博士后的良好形象!
据悉,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是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博士后全国性赛事,是博士后人才良好发展环境和工作成效的集中展示,也是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增进交流、合作共赢的盛事盛会。
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将于10月26日至28日在山东举办。大赛以“智汇赋能发展 博创引领未来”为主题,共设创新赛、创业赛、海外(境外)赛和揭榜领题赛四个组别,分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海洋开发与应用、其他行业七个赛道进行比赛,将汇聚一大批高水平参赛项目。总决赛期间,将同步举办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展示、人才项目交流对接、人才招聘、创新创业论坛等活动。本次总决赛,四川代表团共有14个创新赛、11个创业赛、3个揭榜领题赛、12个海外赛共计40个项目64名选手代表四川参赛。
自今年4月大赛正式启动以来,四川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及时制定参赛方案,全力推进各项参赛工作。做好宣传发动。印发组织参赛工作通知,动员各地各设站单位做好宣传工作,组织符合条件的人员报名参赛。截止规定时间,共吸引94个博士后创新创业团队报名,其中创新赛项目82个、创业赛项目12个。同时,揭榜领题赛张榜项目9个,海外赛参赛项目12个。开展预选推荐。8月,组织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四川赛区创新赛、创业赛项目预选赛,预选赛参照全国大赛总决赛竞赛方式,采取“项目路演PPT陈述+专家提问答辩”的形式进行。经过激烈角逐,25个创新赛、创业赛项目脱颖而出,接受全国书面复赛,并参加全国总决赛。组织赛前集训。为进一步帮助和提高选手参赛能力,四川省和有关设站单位积极行动、精心准备,组织选手分阶段密集集训。其中:8月、10月,四川省邀请北京和本地创投领域专家,针对选手参赛项目书、项目路演PPT、现场答辩技巧等不同方面,分别组织两次各有侧重的赛前集中集训,并邀请专家对参赛选手一对一进行指导。强化服务保障。成立参加第二届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领导小组及其工作机构,设置了赛事服务组、宣传报道组、后勤保障组,组建四川代表团,全方位为选手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组成人员包括:代表团工作人员、参赛选手、随团媒体记者、交流对接活动参展参会人员,共计约100人左右。
几个月来,四川省参赛工作从宣传动员、预选推荐、赛前集训到组织参加总决赛,各阶段各环节都得到了全省各地各相关单位、各项目团队和参赛选手的大力支持、全力配合、合力推进。各设站单位高度重视、积极响应,特别是川大、电子科大率先行动、精心组织,先后共计开展7次选手集训,邀请首届大赛评委对选手开展分类指导,进行实战演练,多措并举提升选手参赛水平。各项目团队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学习参考本领域本行业项目优势特点,加强研究、充分讨论,优化完善项目内容,想方设法提升项目竞争力。各参赛选手用心投入、认真钻研,积极参与本单位和全省组织的各类赛前集训,及时向授课老师、行业专家、首届获奖选手学习请教,加班加点修改打磨项目材料,反复模拟现场答辩,尽心尽力提升个人参赛能力。相关重点用人单位和市(州)加大宣传、精心组织,积极参与揭榜领题活动、对接交流活动,张榜提出企业需求,认真梳理工作成果,精心设计展示内容,让更多人群和企业了解、关注、支持博士后工作。
四川作为全国最早14个博士后工作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省市之一,自1986年开展工作以来,在人社部、全国博管委的大力指导下,充分发挥博士后制度在培养高层次青年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壮大招收规模、提高培养质量、完善公共服务,一路砥砺前行、硕果累累。政策制度不断创新。聚焦博士后“引育留用服”全链条,研究制定《关于加快博士后工作创新发展的九条措施》,创设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项目、四川省博士后专项资金,出台进出(退)站、专项资金及日常经费等系列管理暂行办法,全力推动博士后事业高质量发展。经费投入大幅增长。健全国、省、市、县、设站单位五级投入体系,设立省级专项资金,2023年省级财政专项经费预算近1.8亿元,比2021年增长近20倍。平台建设卓有成效。已在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507个,覆盖电子信息、油气化工、食品饮料等20多个行业和领域。招收规模居西部前列。近年来,进站人数逐年快速增长,2021年首次突破千人大关,2022年招收1234人,同比增长17.5%。2023年前三季度进站1031人,同比增长31.5%,截止2023年9月底,在站博士后4687人,累计招收10971人。创新创业活力迸发。2021年,四川代表团参加首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荣获6金3银9铜的佳绩。2022年,全省博士后共有500余名获得国家香江学者计划、国家面上资助、特别资助等全国博士后基金培养资助;700余名获得科研项目特别资助、创新人才支持项目、日常经费资助等省级专项经费资助。在天府新区成立首个省级博士后创新创业园。定期在高校、企事业单位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举办全省性学术交流活动。服务保障全面优化。定期举办全省博士后国情省情研修班,不断加强博士后思想政治引领。在眉山等地开展联谊活动和智力服务+项目合作系列活动。长期在博士后子女就学、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近年来,出站博士后70%以上留川发展,很多已成为本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和领军人才,涌现出李言荣、尧德中、刘清友等一批优秀博士后代表。
当前,四川高质量发展全面起势,创新创业的机遇前所未有,急需培养一批领军型博士后人才,打造一批高水平研发团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为奋力写好中国式现代化四川篇章贡献青年科技人才力量。
文字:张志浩 图片:宣传中心 责任编辑:杨郡
-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