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正行风,树新风,增强群众仲裁获得感

发布时间: 2018-11-14 来源:【字体: 浏览量:

  行风之于不同群体、个体亦犹如品杯中茶,道出别样的滋味。近些天,和身边的人谈起行风这一话题。一位公务员同志说行风是“清正廉明、公平高效”;一位语文老师思索片刻告诉我,行风是“眼里有责任、心里有群众、事里有担当、手里有规则”;一位高校辅导员则幽默地打趣道“为民服务态度好,下班回家吃饭”。询问一位来申请仲裁的的劳动者,他说“一心为了我们来办事儿的群众好就行”。这些回答看似简单明了,但内容涵盖了思想、责任、能力和态度也正是他们对于行风的期许,可见一斑。 

  他们分享的观点给予了我启发:加强行风建设不仅只是在学习理论上下功夫,还更要结合工作实际,把遇到的或者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摆进去,把自己摆进去,“想全想细想到万一”方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打牢思想基础正行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行风是行业的脸面,是干部作风的集中反应,也是党风在行业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加强行风建设,是政治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服务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途径,是业务建设的重要支撑。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推动行风建设,改进、提升公共服务的品质,是当前人社系统干部职工更是仲裁干部职工的最大使命。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我们在工作中就要以这些思想为根本遵循,在行动上自觉主动作为,想民之所想,必先要在思想上有所转变。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正行风当成当前重要工作来抓,积极贯彻人社部关于行风建设的各项要求部署,从思想上进行洗礼为正行风打下坚实的基础。 

  坚持问题导向抓行风。仲裁工作主要解决来访群众的问题,维护其合法的切身利益。我们的服务对象往往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不了解,正当的维权意识淡薄,一旦发生争议尤其是集体争议,群体引发的非理智心理主导了个体的理性思维,极易引发集访等影响社会公共秩序的事件。针对此类案件高发的人群特征,我们将服务主动前移,坚定责任当担,主动作为,抓早抓小,做到防范未然。一是从自身着手,省仲裁院现实行咨询接待、申请仲裁、文书发放一窗式服务的综合柜员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实行台账化跟踪管理,积极协调律师到我院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二是定期不定期深入企业,从实体法律以及维权的正当途径入手,为广大职工开展普法讲座;三是狠抓预防调解工作,通过排查企业在用工管理上的隐患,从源头上化解潜在的矛盾。群众来办事无非图个便利,不仅要设身处地站在群众的角度为之着想,还仔细的将老百姓盼的、急的、忧的、怨的问题找准;与此同时琢磨解决工作上可能让群众多跑路、多花时间的环节,从而简易仲裁程序;把工作中的潜在矛盾、短板、弱项找准,加大终局裁决力度快速化解纠纷,减少当事人维权的时间成本。 

  提升能力素养促行风。即使有完备的制度,也需要能力素质过硬的工作人员才能打胜仗。今年是省仲裁院的能力素养提升年,年初制定了全年的学习计划。一是制定赛课活动,给每一位工作人员随机安排一个常见的仲裁主题,课程时间不少于两小时。主讲人在备课中需将该板块知识以及衍生的内容系统的进行学习,同时在授课和讨论活动中组织全院干部职工结合办案实际各抒己见,达到了深化学习讨论、提升能力素养的目的。二是每月轮流安排年轻干部职守立案咨询大厅。窗口工作绝非易事,对政策法规的解释必须要准确,以此倒逼工作人员不断熟悉反复学习仲裁工作涉到的政策法规,因而在工作中拓展了思路和知识结构,丰富了内延。三是取得仲裁员资格的干部轮流担任首席仲裁员。现我院办案的主力军多为8090后,办理结案的案件均没有回访的情况,做到了案结事了,在庭审中进一步提升年轻干部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四是每月定期总结典型案例。通过全院研讨的方式,深化学习,扫清经验盲区同时补齐知识弱项和能力短板。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作为仲裁窗口干部我时刻警醒自己,行风建设没有终点,为民服务永无止境。行风者,施德也。居于正位,积极作为。相信通过行风学习,打造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仲裁公共服务,为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作者为省仲裁院干部 邹宗儒)




上一篇:

下一篇:

四川人社移动APP

人事考试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