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聚焦专业技术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环节,构建“培养+服务+保障”三位一体工作体系,畅通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技能大师工作室37个,评选“巴渠工匠”103名。
精准培养,对接产业需求。围绕全市“3+3+N”现代产业集群发展需要,精准设置能源化工、智能装备制造等53个专业工种,分层分类开展产业技能人才培养。出台专业型干部储备、培养与选拔等12条措施,创新推行“订单式培养、定制式培训”模式,开展企业新入职人员岗前培训、在岗提升与转岗培训,年均培训超5000人次。目前已完成400余名高级职称专业型干部储备,为重点产业输送专业人才2200余人。
精细服务,推动才尽其用。组建高层次人才智力服务团,从全市2000余名高层次人才中遴选180余名专家,按专业领域组建24个服务团队,精准筛选农产品加工、医疗卫生等帮扶项目50余个。目前,帮助解决黑鸡育种、溪石斑鱼繁育等关键技术难题40余个。搭建“三区科技人才专业库+产业需求库”双库匹配平台,实现60个专业领域与“9+3”现代农业及特色优势产业的精准对接。
精心保障,优化发展环境。完善技能等级认定机制,新增无人机驾驶员、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等新兴工种,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2500人次。支持民营企业自主开展职称评审,打破专业技术人才与高技能人才职业壁垒,贯通领域扩展至工程、农业、技工院校教师等系列。出台《礼遇“巴渠工匠”若干政策措施》,开展学术技术带头人和优秀专家评选,营造尊崇专技人才的良好氛围。目前,已评选学术技术带头人和优秀专家79名。
撰稿:唐启婷 审核:杨翔 责任编辑:刘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