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充人社坚持以改革思维优化服务流程,用改革方法破解民生难题,始终把改革理念深度融入人社工作各环节,于细微处深耕研究,在关键点精准发力,用一项项改革成果助力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具体总结为“五小五大”。
一是“小研究”夯实“大保障”——盘活人力资源破解要素瓶颈。扎实开展工业企业人力资源要素保障提升行动,推行“人社专员”一对一包联服务,聚焦企业紧缺人才“招引成本高”、高技能人才“需求缺口大”、一线工人“时节性忙闲不均”等问题,分类建立紧缺人才“周转池”、技能人才“蓄水池”、一线员工“调剂池”,按照“企业点单、部门接单、人力资源机构派单”模式,积极开展“带编入企”、人才“培训—认定—输送”等全链条精准服务,靶向破解“招工难、用工贵”问题,累计帮助全市1210家重点企业解决用工2万人次。
二是“小协同”带来“大反响”——雁归工程激活返乡创业“一池春水”。围绕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不熟悉、场地不好找、服务不聚焦”等难点,坚持“大数据+铁脚板”,摸排形成农民工返乡创业需求清单,赴农民工务工集中区域举办“雁归果州·创赢未来”系列活动,对创业政策进行全方位梳理,对企业落地推行全流程代办,对生产经营实施全链条扶持,做细做实“创业一件事”全程跟踪陪跑。今年以来,促成返乡创办制造业企业29个、总投资额近80亿元,新开办农商旅经营主体8700余个。以“1+9”返乡创业园建设为抓手,打造创业街区、潮汐市场、便民摊点等小微型载体115个,全市新增创业人数26674人,带动就业43895人。
三是“小切口”撬动“大民生”——数字赋能撬动社保经办“深层变革”。聚焦社保经办“效率不高、材料繁杂、群众不便”等问题,选取电子档案单套制改革作为“小切口”,引入AI智能审核算法、资料预审等前沿技术,通过反复研究测试优化流程,实现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的根本性转变。目前,依托改革成果实现档案数字化率100%,超84%业务无纸化办理。这项改革,为全国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南充样本”。
四是“小创新”撑起“大公信”——阳光赛马筑牢人事考试“公平堤坝”。聚焦公平公正开展专项研究,通过数据分析论证、流程模拟测试,创新推出人事考试面试环节“双随机”抽签与成绩“双复核”机制,考官考场和考生候考室全部随机分配,特别是同一候考室考生面试序号由考前统一抽取转变为上场前临时抽取,对考试成绩由纪检和考务同时开展复核,实现从“一道关”到“双保险”的转变,最大限度减少公考面试环节的人为影响,从制度和技术层面提升选人用人公信力。
五是“小改革”提升“大效能”——多元共绘劳动关系“和谐图景”。针对劳动关系纠纷“化解慢、渠道散、协调难”的问题,我们在高坪区率先破题,以“坪·和”解纷品牌为载体,采取“轮驻+常驻”方式,在综治中心入驻劳动监察、仲裁、工伤保险、社保等机构,与信访、公、检、法等部门高度协同,矛盾纠纷调解全区域统一调度,高效解决群众烦心事,构建起劳动关系一体化治理、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新模式。在全省率先开展互联网“庭审直播”,通过云端调解、远程仲裁,实现信息比对、案件移交、行刑衔接一站办理,我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被人社部授予“全国工作突出仲裁机构”称号。
撰稿:程慧龙 审核:樊莉君 责任编辑:刘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