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昭化区坚持以党建为统揽,着力加强党建引领就业组织建设,持续打造就业服务阵地,不断推进管理体制、平台载体、服务模式创新,以“三个三”机制推动党建引领高质量充分就业提质增效,加速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
着眼党建“强引领”。发挥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不断增强党建在推动就业中的核心引领力。一是组织覆盖研大事。依托人力资源行业主管单位,组建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业党委,创新“企业+基地”“部门+园区”模式,推动1个工业园区、5个城市社区和12家区内重点用工企业党组织“企地联建、部门共建”,构建形成“行业党委、园区(企业)党支部、基层党支部”三级组织架构,实现党建引领就业组织全覆盖。二是劳务体系保民生。坚持“镇建总社、村(社区)建分社、分行业工种建班组”,行业党委指导各镇党委、村(社区)党支部领办劳务专合社,建立用人单位下单、人社部门派单、专合社接单的“三单”模式,吸纳入社1.6万人,调度用工20.6万人次,劳务收入突破1亿元。同时,与浙江、广东等10余家企业签订用工协议,定向推荐用工1800余人次。三是政策保障优服务。推出“园区企业用工十条”,“企能办”服务平台等系列助企惠企政策措施,帮助531家用人单位落实社保费降缓政策,兑现199家企业补助资金229.66万元。成立劳动维权受理中心,开发“薪安昭化”维权小程序,推行监察仲裁“一窗受理”模式,建立监察、信访联处机制,化解欠薪投诉182件。
拓展就业“新空间”。着力激发三级党组织促进就业作用,推动党员“小红帽”“红袖章”“红马甲”和服务小分队在转移就业、服务创业中形成聚合效应。一是灵活就业“多途径”。打造烟火元坝特色街区,发展肥肠、烧烤等以各类特色美食、农特产品、文创设计等为主的“夜间经济”“小店经济”新业态,新增摊位113个、特色小店21个,促进灵活就业832人。二是劳务协作“手拉手”。引进浙江来料加工项目,采取“企业+劳务经纪人+村集体经济组织+职业农民”运营模式,建成加工车间5家,认定四川信德农牧、美好世家等5家东西部劳务协作就业帮扶基地,带动就近就业1200余人。三是创业指导“心贴心”。强化便利化、全要素创业服务供给,利用城市公共空间、重点工商企业等,盘活废弃厂房、闲置车间等资源资产10余处,建设涉及大学生、中小微企业、电商等多群体众享创新创业孵化园30余个,孵化企业13家,培育创新创业人才4800余人。
共搭就业“大平台”。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发展政治功能,整合多部门资源,合力搭建党建促进就业平台载体。一是综合服务“面对面”。结合区内主导产业发展、劳动力分布等实际,推行“劳务专合社+零工市场+零工驿站”三级劳务服务体系建设,建成零工市场1个、劳务专合社总社12家,零工驿站13个,组织开展岗位收集、服务保障等专项行动20余次,促进就近就业2.1万人。二是保障用工“一站式”。建立“党员助企专员+用工保障专员”服务机制,按季度深入重点企业开展探岗寻岗活动,创新岗位推荐、专车接送、现场面试“一站式”招聘模式,解决企业用工400余人。借力驻外流动人才党委、驻外农民工工作站,赴成都、重庆、浙江等地驻点开展企业人才回引工作,解决家居企业急需紧缺人才需求188人。三是技能提升“创品牌”。围绕区委强工业、创名县等重点工作部署,行业党委牵头整合培训机构、职业院校等培训资源,开展多领域、多层次“产教融合式”技能培训10余次,认定技能大师工作室7个,“葭萌木匠”劳务品牌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成功注册。
撰稿:丁淋 审核:李坪 责任编辑:杨郡
-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